close

“京華”終成煙雲,當我們哀悼紙媒台中滴雞精哪裡買之死時,我們在哀悼什麼?

傳統媒體將內容售賣給受眾產生受眾註意力,再將受眾註意力二次售賣給廣告商。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越來越少的人習慣去買報紙雜志,沒有瞭受眾註意力,廣告售賣自然難以為繼。

傳瞭近一個月的《京華時報》停刊的消息,昨天下午終於得到官推薦滴雞精方確認瞭。

11月13日傍晚,京華時報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由於“新媒體的沖擊和市場環境的變化,《京華時報》身陷困境,虧損嚴重,突圍未果”,“上級主管部門作出瞭將京華時報社主管主辦單位變更為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並於2017年1月1日休刊的決定”。

對於報社數百名采編人員的安置問題,京華時報官方微博表示,將按照分層分批的原則推進崗位安排工作,首批202個崗位已開始接受報名,包括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電臺、北京電視臺等新聞單位。隨後,市屬國有文化企業還將提供100個崗位供選擇。對於選擇自謀職業的員工,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也將“按照法律規定妥善解決相關問題”。

創刊15年,曾在京城風雲一時的大報一朝傾覆,各方或震驚、或悲愴、或感慨之餘,又一輪“紙媒已死”的討論被掀起,又一波“媒體轉型”的論調紛至沓來。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傳統媒體經歷瞭發展的“黃金十年”,之後,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崛起,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受到的沖擊日益嚴重,唱衰紙媒的聲音不絕於耳,媒體轉型的呼聲更是從未消減。

但時至今日,連所謂的“新媒體”都換瞭幾輪血,這些關於紙媒的論調卻“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或許我們在垂頭嗚呼哀哉之餘,也該抬頭望望前方,所謂的“紙媒寒冬”,究竟是“一朝冰封萬木枯”,還是“病樹前頭萬木春”?

新媒體大潮下,為什麼死掉的是《京華時報》?

大潮下,死的當然不止是《京華時報》,隻不過許多名聲、影響力不如它的紙媒,都消亡得籍籍無名而已。另一方面,說紙媒之死,這個“紙媒”多半指的還是市場化媒體,畢竟我們幾乎沒有聽到過哪傢黨報、機關報死瞭吧?

在內容質量和影響力上與《京華時報》在同一量級的都市類報紙,準備停刊的還有《東方早報》,後者同樣將於2017年1月1日停刊,員工整體轉入澎湃新聞。不過這隻是上海報業集團整體轉型中的一部分,《東方早報》不是其中的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連前幾天剛剛過瞭13歲生日的《新京報》,也在《京華時報》休刊事件中“躺瞭槍”。10月17日凌晨,一則“京華時報停刊!人員並入北京晨報,新京報則劃入北京日報集團”的消息在網絡上炸開瞭鍋。當時《京華時報》隻發瞭一條模棱兩可的微博:“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來,有未來的人,天是藍的。”《新京報》則果斷辟謠:“絕無此事!”然而此事還是引發瞭不小的惶惑。

在新媒體的浪潮沖擊下,從媒體形態上來說已然落後的紙媒,即便是處在金字塔上層的那一部分,也不可能安居一隅。都市類報紙的崛起是走市場化道路的結果,但市場環境是變化的,如果未能適應新的市場變化,消亡就是一定的,區別不過是時間早晚。

《京華時報》等一大批紙媒的消亡,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就是傳統媒體商業模式的沒落。傳統媒體將內容售賣給受眾產生受眾註意力,再將受眾註意力二次售賣給廣告商。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越來越少的人習慣去買報紙雜志,沒有瞭受眾註意力,廣告售賣自然難以為繼。這是時代的進程,沒有人能阻擋,唯適者生存。

當我們哀悼紙媒之死時,我們在哀悼什麼?

大約在2010年前後,紙媒的人才流失現象開始日益顯現,並在之後的幾年間持續加劇,紙媒的“關停並轉”也越來越多。每當這個“關停並轉”的名單裡出現瞭我們熟悉的名字,我們都忍不住要頓足哀嘆一番。但仔細想想,當我們哀悼紙媒之死時,我們懷念的究竟是什麼?

在那個屬於紙媒的黃金時代裡,傳播渠道單一,訊息資源匱乏。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媒體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媒體與受眾的關系是:我給你提供什麼,你才能看什麼。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方面,湧現瞭一大批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人,以國傢興亡、人民安樂為己任,情懷與理想是媒體和媒體人生長的土壤;另一方面,媒體也形成瞭對信息資源的完全壟斷,而這種壟斷,則多多少少滋生瞭所謂的“權力”。

現在再來看那些為紙媒之死而發出的哀悼,其中很多當然是對充滿理想和情懷的紙媒氛圍的懷念,但不可否認的,也有一部分是對曾經握在手上的“權力”的依戀。前者自然值得理解,至於後者,這是病,得治。

盡管陪伴我們走瞭很長一段路的紙媒正在走向沒落,我們覺得難過也是人之常情,但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讓信息壟斷傾覆,資源分配格局重新洗牌,信息回歸到相對開放、平等的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說瞭這麼多年的轉型,真正的轉型是什麼樣?

說到傳統媒體的出路,我們總愛說“轉型”。說得沒錯,唯有變革和轉型才是出路。但即將停刊的《京華時報》,也並非沒有在媒體轉型上下功夫。

2012年5月17日,《京華時報》推出雲報紙——京華時報雲周刊,成為第一傢將圖像識別技術與報紙相結合的媒體。讀者通過“京華雲拍”APP拍攝報紙上加載瞭雲技術的圖片,便能擴展瀏覽該條新聞的更多視頻、圖片和文字報道。雲報紙的誕生被評為2012年中國傳媒十大事件之一,但它卻依然沒能讓《京華時報》扭虧為盈。

在傳統媒體的轉型中,《新京報》是其中的滴雞精哪裡買佼佼者。11月11日,在《新京報》創刊13周年的答謝晚宴上,社長戴自更表示,“新京報的含義不再隻是一張報紙,而是一個可以7 24小時、全方位、全媒體提供新聞資訊的內容平臺”,“我們一直貼近並探索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媒體,而我們又能創建什麼樣的滴雞精比較媒體”,但是新京報“它的靈魂、它的情懷、它的新聞專業主義,不僅沒有變過,甚至連動搖都沒有”。

因此,所謂傳統媒體的“轉型”,應該是轉變產品形態和傳播方式,同時堅守新聞的靈魂。但往往很多紙媒在做轉型時,隻流於形式上的互聯網轉型,思維卻依然停留在傳統媒體時代,一味將平面媒體上的內容搬到互聯網平臺上。在當今的媒介環境下,資訊的新鮮和快速絕不是紙媒的強項,紙媒真正的優勢,在於深度調查報道,因此將傳統的紙媒內容搬上互聯網平臺,沒有任何意義。

在眾多紙媒面臨虧損或停刊的時候,新京報的傳統報紙業務業績占比卻能達到60%左右。新媒體的收入,比如與騰訊合作的大燕網的營收,以及報社的版權收入和新媒體廣告,都增加瞭一倍。在報業廣告持續下滑的大環境下,新京報1-10月份的廣告收入卻增加4.1%。

以上這些數字不是憑空而來,如今的新京報,除瞭有一張報紙,還有即時新聞、移動端、微信矩陣、直播、動新聞,以及“尋找中國創客”系列品牌活動。從內容生產上來說,新京報傾力於深度新聞報道,沒有哪個網絡媒體、新媒體或自媒體可與它比肩,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優勢。

盡管互聯網環境下的紙媒生存環境異常艱難,也許有一天紙張作為新聞的介質終將死去,但隻要新聞不死,真正有風格有追求的紙媒,它們換一個方式,還能活得更好。

更多有意思的分析,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雞精禮盒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rl658x1n2 的頭像
    krl658x1n2

    留可的網購清單

    krl658x1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